星空糖心天美mV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后台管理

 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系列政策及民营建企发展的思考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社会有需求,市场有期待。

建筑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其他行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性行业。从2022年统计数据来看,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8.34万亿元,占GDP比重6.89%,吸纳从业人员5184万人,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建筑业的发展仍面临着很多挑战,民营建筑公司抗风险能力低下,同时受困于资金实力、融资能力、技术能力等实际问题,市场空间受到积压,发展放缓。

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密集出台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再到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对于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南通市《对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举措》等系列政策的出台,积极回应社会重大关切的同时也向社会和市场释放了明确积极的信号,以顶层设计为民营经济敲响&濒诲辩耻辞;定音鼓&谤诲辩耻辞;,也让千千万万民营建筑公司吃下&濒诲辩耻辞;定心丸&谤诲辩耻辞;。

一、对于政策解读

过去20年,我国出台了多部有关鼓励民营经济、民营公司发展的意见文件。2005年出台&濒诲辩耻辞;非公经济36条&谤诲辩耻辞;,2010年出台&濒诲辩耻辞;民间投资36条&谤诲辩耻辞;,2019年出台&濒诲辩耻辞;民营公司28条&谤诲辩耻辞;,2023年出台&濒诲辩耻辞;民营经济31条&谤诲辩耻辞;。这些文件表明党和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方向坚定不移、政策措施细致入微,一以贯之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意见》中涵盖一系列政策措施,如优化营商环境、加强金融支持、完善拖欠账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强化人才和用工需求保障、参与国家重大战略等,解决了民营公司&濒诲辩耻辞;活下去&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缺资金&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难融资&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难收款&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缺人才&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少业务&谤诲辩耻辞;等痛点,传递出国家对于民营经济发展困难与需求予以清晰认识与及时回应的能力与态度,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扫清障碍和阻力,这对于稳住民营经济发展信心与预期,甚是关键。

江苏省《对于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重磅发布,主要侧重在扩大有效需求、增强发展动能、保障改善民生、优化营商环境四个方面。重点提及促进房地产和建筑业平稳健康发展,对于老百姓普遍关心的住房(保交楼、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等)都有明确指导意见。28条措施&谤诲辩耻辞;中支持民营建筑公司采取联合体方式参与大型基础设施和市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参与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建设及生产科研投入予以资金补助,要求国有投资建设工程进度款支付应不低于已完成工程价款的80%,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储存金额不超过80万元,引导公司向城市更新、住房租赁、项目代建、物流仓储和养老健康等领域延伸等,这些安排,无不切中当下民营建筑公司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难题,为民营建筑公司提供了政策支持以及更多发展机会和空间,有助于提升民营建筑公司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进经济健康发展。

当然,政策措施的出台只是起点,其生命力在于执行,让民营建筑公司、公司家拥有信心、获得感,科学、高效的政策落地与执行必不可少。

二、民营建筑公司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产业结构仍待调整。在房屋建筑领域占比仍然较重,在轨道交通、水利市政、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领域比重不高,在城际高速铁路等新基础设施领域的参与度较低,产业结构发展仍不均衡。

业务承接较难。近年来,房企频频爆雷、市场需求和信心不足,政府投资项目减少,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国企、央企所占的市场份额逐渐增大。民营建筑公司受制于资金和有限的资源,能承接的好项目越来越少。同时在市场准入、招投标等方面,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排斥,加上垫资越来越多,公司经营越来越难。

经营风险走高。以前靠规模、靠人口红利、高周转、高杠杆、高负债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已经行不通,很多公司在主业还未做精、做强的情况下,过度多元化跨行业发展,造成管理失控,无法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需求,管理效率上不去,会直接导致成本增高、利润走低,经营风险也越来越高。

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建筑业是传统产业,行业信息化率仅约为0.03%,与国际建筑业信息化率平均水平相差10倍左右。建筑公司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管理水平落后,人才断层,公司间长期低层次低水平恶性竞争,导致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综合实力还待提升。

融资环境普遍不理想。随着房产头部公司的接连爆雷、经济下滑等因素影响,银行对民营建筑公司信贷收缩,适合民营建筑公司的金融产物少、成本高、担保难。相关利好政策的出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执行仍相对谨慎,当下对民营建筑公司而言,政策红利产生的效果甚微。

当前,房地产市场低迷,建筑公司应收账款被拖欠成为常态,加之自身经营不善,亏损的公司数量逐年增加,公司之间相互担保,银行压贷、收贷,公司上下游资金链断裂,形成恶性循环,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下游的分包商、供应商有时恶意诉讼,造成公司信用风险突出。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由于市场下行,民营建筑公司受迫于资金压力,在赶工期时疏忽了工程质量,特别是质量通病尤为突出,项目结构混凝土质量得不到保证。同时公司创新意识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成果转化不明显、效能低下,建筑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并未有效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水平。

叁、对民营建筑公司发展的相关建议

改变经营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从市场走向来看,建筑业由&濒诲辩耻辞;增量市场&谤诲辩耻辞;转为&濒诲辩耻辞;存量市场&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人口&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资金&谤诲辩耻辞;成为行业突出问题,建筑行业&濒诲辩耻辞;K&谤诲辩耻辞;字型分化越来越严重。未来民营建筑公司项目运作模式将灵活多样,也将逐渐从&濒诲辩耻辞;单打独斗&谤诲辩耻辞;向&濒诲辩耻辞;合作共赢&谤诲辩耻辞;转变,与行业中大型央企、国企、代表性公司进行协作,实现强强联合、资源共享。此外,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国有公司及地方政府平台公司混改,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有效发展。

往基建领域转型升级。相比房建市场利润下滑,2022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9.4%。&濒诲辩耻辞;十四五&谤诲辩耻辞;期间,建筑民营公司应重点关注细分领域建设,选好赛道,积极投身新基建新能源等大潮。建筑业是南通的支柱型产业,公司紧抓长叁角一体化发展机遇的同时,政府也应鼓励支持民营建筑业公司与实力较强的央企、国企组成联合体,提升本地民营公司进入跨领域市场竞争能力,参与南通高速公路项目、海太过江通道辅路工程、南通新机场等开工建设,适时转型升级,拓展交通、市政、机场、保障房、人才公寓等业务领域,以联合体方式参与市场竞争。

加大技术研发创新和应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民营建筑公司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是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支持。公司可以运用信息化、专业的数字化工具来实现内部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同时加快科研成果落地,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开展&濒诲辩耻辞;产学研&谤诲辩耻辞;合作,加大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研发投入,提高项目的绿色性能和智能化水平,满足市场需求。政府可积极推进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大力支持建筑业公司申请高新技术公司认定。

推进建筑业发展基金建设。近年来,受爆雷房企影响,江苏建筑公司普遍资金链紧张。政府可推进建筑业发展基金建设,帮助对本地经济贡献突出的建筑公司解决短期资金周转难题,切实降低公司融资成本,确保各银行不压贷、不抽贷,有效防范公司金融风险。

民营建筑公司由于互保等原因,风险增大,一个公司&濒诲辩耻辞;感冒&谤诲辩耻辞;,其余全部&濒诲辩耻辞;吃药&谤诲辩耻辞;。为盘活化解风险,龙信建设集团计划联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盘活烂尾项目,为&濒诲辩耻辞;保交楼&谤诲辩耻辞;工作保驾护航。

此外,国家、地方政府不断出台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与意见,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建领域主管部门如何协同其他主管部门(财政、税务等)打好政策组合拳,共同推动政策的落地与执行,是需要统筹考虑与协调的重要内容。上级主管部门应充分调研民营建筑公司实际发展所需,在执行协商中不断调适和落地,确保政策可行,切实解决公司发展困境。

2023年,建筑业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推动下稳健发展。民营建筑公司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严峻残酷的竞争形势,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紧密关注宏观形势,认清行业发展趋势,强化内部管理,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应对策略,才能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来源:建筑前沿